【鳴家】張涌:寒松縱老風(fēng)標在(三)
2021-03-28 07:00:00 聽新聞
這是張涌牽頭尋訪寫生民盟歷史遺跡所寫的綜述性文字。訪先賢遺蹤、尋前行風(fēng)標、辦專題畫展,這項工作有意義有深味。3月19日,“尋蹤師矩——民盟歷史遺跡中國畫專題展”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(上清寺)開幕。展覽由民盟重慶市委會、四川省委會主辦,重慶民盟畫院、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、北碚美術(shù)館承辦。共展出了80位畫家的100幅作品,涉及的民盟歷史遺跡包括重慶、四川、江蘇、云南、上海、陜西、浙江等地民盟歷史遺跡60余處。
——編者
三
從民盟的敘事角度,抗戰(zhàn)期間的費孝通在昆明還不算大咖。昆明的大咖首先肯定是血灑彩云之南的李公樸、聞一多。昆明北門街就成了我昆明尋訪的第二站。
幾番問詢后,我終于在北門街老梧桐樹旁坐下來,一邊喝著云南滇紅,一邊畫馬路對面的北門書屋。不知道當年形色匆匆的李公樸是否有時間喝滇紅。
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,身后一個聲音幽幽入耳:畫出來還好看哈?;仡^一看,是一位中年男子。交流得知,他是北門書屋的主人,姓趙。北門書屋原為私宅,1942年李公樸先生遷居于此,在樓下臨街鋪面開設(shè)書店,取名“北門書屋”。李、聞血案后,書屋被迫關(guān)閉,次年由他的爺爺買過來,他們家就一直住在這里。主人欣然同意我進屋看看。他說,雖然是私人房屋,但只要客人提出,他們都免費義務(wù)陪同參觀、講解。書屋樓下是趙家開的小飯館,墻上掛著趙老板的父親、擔(dān)任過昆明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的趙冀榮的書法。樓上李公樸居住過的大房間,一任當年的布局。
坐在李公樸曾經(jīng)使用過的木椅上,我百感交集。陵谷變遷、風(fēng)云激蕩的大時代把兩個文弱書生造就成大英雄。書生意氣,英雄長歌。我悲愴崇仰,扼腕擊節(jié)。我也為李公樸舊居有這樣一戶人家照應(yīng)感到欣慰。
西倉坡聞一多故居的主人就沒有那么客氣了。我從虛掩的鐵門探頭問:可以參觀嗎?一個正在打理花草的老人說,私人住宅。于是不再理我,關(guān)了鐵門。順便說一下,標識為“聞一多故居”并不準確,應(yīng)該是“舊居”。緊閉的小鐵門沒有影響我寫生,我安坐門外,思緒很快穿越到歷史的煙云里,穿越到先賢的時空中。
訪歷史遺跡,畫先賢舊蹤,其實就是在歷史和現(xiàn)實之間不斷穿越。我自己也沒想到的是,僅僅過了兩周,我就能借參加中國美協(xié)主辦的“惲南田藝術(shù)雙年展”開幕式的機會,穿越到江蘇常州,穿越到李公樸的故居。熱心陪同的民盟常州李公樸支部主委倪建春說,對著照片不是也可以畫嗎?我說,現(xiàn)場手繪是一種態(tài)度,是一種儀式感。走近先賢遺蹤,拾取一片經(jīng)霜的楓葉,再摩挲它斑駁的老墻,才能嗅氣息、品滄桑、作沉思。
我現(xiàn)在最大的心愿,是穿越到80年前,用國畫復(fù)現(xiàn)特園當年的壯觀景象。8年前,我曾經(jīng)采訪過特園女主人金竹生的侄孫、在特園照顧張瀾先生兩年多的楊復(fù)全老人,聽他描述過當年的特園。1929年,鮮英夫婦開始在嘉陵江畔的小山上建房,累年建設(shè)終成“特園”,主體工程“達觀樓”融歐洲風(fēng)格和川北特色為一體,惜乎毀于文革。目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康莊,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,但也足資憑吊緬懷。
寒松縱老風(fēng)標在,吊罷遺蹤更向前。遺蹤永在,穿越不止。
圖/文 張涌
責(zé)任編輯: